【編者按:“兩會”期間,《中國社會科學報》對全國人大代表、我校校長劉益春的“創造的教育”理念予以關注。2016年,我校在“尊重的教育”理念基礎上,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創造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既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也彰顯了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特色。2016年9月開始,黨委宣傳部、發展規劃處、社會科學處聯合向全校師生征稿,對這一教育理念進行深入闡釋和解讀。截至目前,已收到百余位專家學者、部處負責人、部分師生的文章,學校將對這些文章進行匯總、編輯,出版《創造的教育》一書。近期,“東師新聞”欄目將陸續刊發這些文章,以期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深厚的精神動力。】
環境學院教授 霍洪亮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學校提出“創造的教育”辦學理念,是“承典塑新,力行致遠”的具體體現。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能力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一所大學學生培養體系建設的重要標志,更是“創造的教育”在學生培養工作中的具體實施。環境學院是學校為數不多設有工科專業的學院之一,學院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生態學3個非師范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就是典型的工科專業,是一門涉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教學內容涉及很多工程基礎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相關專業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如何在具有強烈的師范特色的大學中辦好工科專業,是擺在環境學院面前的重要課題。改革原有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育教學內容,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以適應國家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環境工程專業建設和發展的緊迫任務。
一、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科生培養方案要求,明確培養目標
環境工程專業主要為從事環境工程的工藝設備研發和環境監測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也能繼續深造為環境工程領域的科研工作培養后備人才。畢業生既能勝任環境工程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規劃與管理、工藝研發與設計以及工程施工與監理等工作,也能滿足進行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要求。因此,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同時選拔部分優秀學生向研究型人才發展。由于國家對環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環境類人才培養要求也不斷提高,新型環境保護人才的知識結構也需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應做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過去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比較單一,主要是一些市政管理部門和污水處理企業。隨著環保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畢業生就業范圍不斷擴大,如各大型生產企業的生產廢水、廢氣、廢渣治理的工作崗位,各級城市污水處理廠、城鎮給水廠設施的運行及維護工作崗位,各類環保企業設計工程和環保設備的銷售、安裝、售后服務等工作崗位,環境監測及其儀器的設計生產等崗位,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環境監測、預測、評價等崗位,各企業、單位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管理認證等崗位等。由此可見,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還是很大,關鍵是怎樣使學生理論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創新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強,更容易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二、要根據培養目標,結合環境工程專業優勢方向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對各教學課程模塊進行科學性與系統性設置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主要包括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兩部分,理論教學環節又分為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發展方向課。通識教育課主要是教育部規定必修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外語、信息技術和高等數學等;學科基礎課包括生命科學導論、生態學導論、普通物理、自然地理、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工程制圖、水力學和工程力學;專業主干課包括環境監測、測量學、環境影響評價、物理性污染控制、水質工程學、排水管網、水工藝設備與控制、大氣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水質工程學等,以上課程的學習不僅為專業知識結構形成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平臺。但同時也要看到,學科基礎課程設置還有比較嚴重的理科化傾向,專業主干課程特色不夠鮮明,系統性也有差距。這些還需要不斷完善和修訂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側重于理論知識在實際中運用以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環境工程專業比較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課程設計環節,對于主要的學科基礎課,如:環境工程原理、工程與制圖、水力學和工程力學等都增加了課程設計的學時,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另外課程設計過程對學生也有較高的要求,從深入實踐選題、確定工藝路線、完成計算設計,每一步都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畢業設計是實踐教學重要環節,對于大四年級學生,要提早布置學生設計題目,結合指導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和工程項目,切實通過畢業設計指導學生深入思考、勇于創新,有針對性提出設計方案,深入討論不同工藝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鼓勵學生勇于對現有工藝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提高質量標準,滿足今后進一步的發展要求。畢業設計是本科學習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對畢業設計的嚴格把關,不僅是對以往學習理論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與鞏固,更是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一次極大升華。
四、要強化實習環節,進一步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條件,也是培養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通過實習基地建設能加強學校與社會交流與合作,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拓寬工科學生人才培養新途徑。實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消化理論知識的重要手段,對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特殊作用。選擇和建立符合培養要求的生產實習基地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學實踐表明,實習場所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習效果,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是正常順利實習的保證。校企雙方共同建設實習基地,可有的放矢地使學生將理論融于實際,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的良好資源,與校內的科研平臺形成配合,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有極大的提升作用。幾年來,學院充分利用校外社會資源,先后與環境類專業相關的單位如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委會、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長春市水務集團第二凈水廠、柏林水務長春市高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吉林省雙龍環保產業有限公司、長春創聯健康產業發展公司等建立校外教學科研基地、實踐基地,依托校外企業的場地、設備及管理平臺,通過現場教學直接反映生產一線的實際生產現狀,使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確保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做好學生實踐教學的組織與過程管理,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的檢查和指導,做好實踐課成績考核及評定工作,組織經驗交流會,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經驗教訓進行認真總結和分析。目前,通過教學實踐基地的運行情況表明,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專業興趣,還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充分認識自身專業知識的優長,促使其在具體實踐中不斷主動地去學習專業領域里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使專業素質得以不斷提高。